我突然意识到中国所有大学生最大的悲哀在于没有人真切地热爱着自己的学校,无论这所学校吹嘘自己有着多长的历史或者多么辉煌的过去——这只是表面功夫,但是却意外的受人欢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爱着的是名声,并且希望学校的名声能够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也是现代中国大学发展的趋势。我们看重奖,但并不看重人,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怪圈:我们无比富有,我们又无比贫穷。本末倒置,人的培养成为了最下策,中国最优秀的学生都去到了其他国家。
这是遗憾的,人才辈出的年代业已过去,却再难重现昨日荣光,继承下来的仅有古老的建筑和用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我们从来不缺少聪明人,但却错在聪明人太多。许多大学生是如此迷茫,又有许多大学生是如此精明地看准了时代的缺陷——于是获利甚丰。人们身着西装一致向前并且一成不变。
并且中国人妄自菲薄这许多年,“一等洋人三等汉”居然还随着民国的大学流传甚广。交通大学都被肢解,但我们仍然无限制的贬低自己的民族——民族的荣誉与大学的荣誉不同,前者并不能帮你取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中国人总是习惯于内斗,在压榨民族方面不遗余力。走在大学校园中,有外国人的地方就有最好的设施,甚至于勒令学生腾空寝室让给外国人住宿。这是一整个民族的悲哀,我看见大学把留学生人数当作宣传的资本,把“校友”扩展成人人可用的资源,只觉得失语半晌。
人们笃信着幸存者偏差,可能无法成为马云,于是成为下一个第一名——太多自诩的精英了,精英与精英构成圈子,又可以称做juan。人人都在提及风气,而事实上谈论风气的人正在破坏风气。我甚至怀疑究竟有没有好的风气——是不是风气本身就是圈子的产物?大学就是一个圈子,大学也有风气,是现实和理想主义结合的产物,但中国的大学却成了拜金主义和集权领导的重大的牺牲品。他们并没有自由——因为我们墨守成规,闭门造车。
这是大学丧失自由之后的必然结果,不单单是言论上的,更是学术上的,最深刻的则是精神上的。僵化的思想冻结成了冰雕,我们不敢想象,这个古老的国度正在缓缓枯死,再没有新鲜的血液。
这是中国所有的大学没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千千万亿人民币所难以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