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和农村的灭亡

written by oneman233
2018-08-23

首先有这么一首诗,你从梁家河走来,是作协的某个诗人写的——原来作协就是干这个的。人民网给的评论是已经成为新时代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作品,我问了一圈,没什么人读过。我不打算做什么评论,有些东西让大家读一读就自有结论了,百度上摆着呢。歌功颂德在哪个时代都见得到,没想到这一次这么猛,全党上下一条心,热情程度堪比精准扶贫。诗歌到了这种地步,基本已经成了政治的附属品,读诗就是读政治,倒不如说读什么都像在读政治。一个现代诗已经灭亡的国度就是如此,这个民族自诩的浪漫全是纸糊的幻梦。歌功颂德还得向古人学习那些传世的诗歌里看似夸赞美景和富足生活,实则夸赞皇上的政策亚克西,是为犹抱琵琶半遮面,讲究一个含蓄的意境。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古时候皇帝欣赏水平比较高,枪支弹药发明之后,论谁都可以闹革命了,广大人民更是热情高涨。

于是有这样的话出现:革了资本主义反动派的命!

前两天看了张艺谋的活着,电影可以给到九分。但是在豆瓣上看到余华说的一句话挺有意思,把它放到这里来:还记得当时张艺谋时常说原作里的什么细节要改动,审查才能通过。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想他如此了解共产党,对他十分钦佩。可是张艺谋拍摄完成电影后审查还是没有通过。我不再钦佩张艺谋,我钦佩共产党。

说起来精准扶贫这事儿,我觉得除了养起来一批仗着自己“贫困”的流氓之外,没有什么效果。比如现在给贫困户的免费医疗让他们把医院当成了公益机构。但是公立医院首先是个企业,只是政府包办,没想到中国的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好了一大截,于是私立医院不去提升医疗质量,却专心提升病人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看不见,生活质量却看得见。我知道的一家公立医院病人免费三餐,不吃这免费三餐的每顿饭给十元补贴,然后重病和没钱的病人就交给公立医院解决。脱贫还是抱着送钱送米送油的思想,是做无用功,浪费的是党员的钱。党员也是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做踏实,才是真的忠于人民,当然忠于党是另外一回事了,军事与政治其实没有太大差别,都是集体第一,只是前者更变本加厉。

精准扶贫的本意是消灭农村的贫困,让更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并催生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实际上这里有一个误区,农村与贫困被划上了等号,于是产生了新农村这么一个畸形——我更愿意称新农村为半城市,它具有农村的地理位置,却不符合农村人的生活习惯。最可惜的是,那些贫困的、陈旧的、象征着落后中国的农村就这样瞬间消失,跟着一起被埋葬的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理想。群山怀抱着的村庄中再无人烟,有时我甚至怀疑我是群山的孩子还是混凝土的孩子。现代社会容不下这种“缓缓”的浪漫了,我担心以后人们只能拿着瓦尔登湖不断叹息。

农村灭亡的另一个征兆是农家乐的出现,现代人总喜欢隔着一层玻璃去探寻事物的本质,也许是因为他们内心中尚未完全消解的农村情怀。我回老家时看见半面山坡上只有我的爷爷一个人在住着,只感觉到荒凉和无助。野蛮的城市化无异于饮鸩止渴,我担心以后再无人去光顾深山老林中的坟墓,也没有人关心他们埋葬时所遵循着的风水原理,也没有人关心中国的文化,人们在旅游时只对着高楼大厦指指点点。但是哪里没有高楼大厦呢,难道我们要把大熊猫永远作为中国的名片吗?

中国所独有的浪漫正在消失。